甲状腺癌与循环肿瘤细胞(CTC)

2023/08/2614:10:12


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60%)、滤泡状腺癌(20%),但预后较好;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易经血运转移;未分化癌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甲状腺癌中以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undefined

发病机制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其相关因素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类:

1、癌基因及生长因子:近代研究表明,许多动物及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序列的过度表达、突变或缺失有关。

2、电离辐射:目前已查明,头颈部的外放射是甲状腺的重要致癌因素。

3、遗传因素: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一些甲状腺癌患者中,常可询及家族史

4、缺碘:早在20世纪初,即已有人提出有关缺碘可导致甲状腺肿瘤的观点

5、雌激素:近些年的研究提示,雌激素可影响甲状腺的生长主要是通过促使垂体释放TSH而作用于甲状腺,因为当血浆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时,TSH水平也升高。至于雌激素是否直接作用甲状腺,尚不明确。


临床表现

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或家人与医生偶然发现颈部甲状腺有质硬而高低不平的肿块,多无自觉症状,颈部肿块往往为非对称性硬块甲状腺结节肿块可逐渐增大,随吞咽上下活动,并可侵犯气管而固定,肿块易较早产生压迫症状,如伴有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吞咽困难,或局部压痛等压迫症状,颈静脉受压时,可出现患侧静脉怒张与面部水肿等体征,为甲状腺癌的特征之一,如肺转移与骨转移等,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应仔细检查甲状腺,晚期则多甲减

诊断要点

临床上有甲状腺肿大时,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有以下表现者应考虑甲状腺癌。

  • 一般资料:应特别注意性别,故应特别注意了解患者的碘摄入情况,尤其要询问有无较长期缺碘病史。

  • 现病史:儿童期甲状腺结节50%为恶性,青年男性的单发结节也应警惕恶性的可能,要特别注意肿块或结节发生的部位,是否短期内迅速增大,是否伴有吞咽困难,是否伴有面容潮红,发生气管压迫引起呼吸困难,则恶性的可能性大。

  • 既往史:是否因患其他疾病进行过头颈部,是否有甲状腺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个人史:有否暴露于核辐射污染的环境史,从事的职业是否有重要放射源以及个人的防护情况等。

  • 家族史:髓样癌有家族遗传倾向性,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可提供诊断线索。

  • 体检:可发现甲状腺肿块或结节,颈部熟练的触诊可提供有用的诊断资料,质硬或吞咽时上下移动度差而固定,病变同侧有质硬,如淋巴结穿刺有草黄色清亮液体,多为甲状腺转移癌淋巴结转移。


分类分期

有关甲状腺癌的分期,目前国际和国内最通用的是TNM分期(UICC)和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Cancer,AJCC)第五次修订的TNM分期标准,影响甲状腺癌分期的有关因素首先是病理类型,肿瘤的大小和淋巴结受侵犯程度也与分期有关,年龄则对分化性甲状腺癌的分期有重要影响,以最大的肿瘤为标准进行分期。

1:原发肿瘤(T):

TX:无法对原发肿瘤做出估计。

T0:未发现原发肿瘤。

T1: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最大径≤1cm。

T2: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1cm<最大径≤4cm。

T3: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最大径>4cm。

T4:肿瘤不论大小,超出甲状腺包膜外。

2:区域淋巴结(N):区域淋巴结是指颈部和上纵隔的淋巴结。

NX:无法对区域淋巴结情况做出估计。

N0:未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可分为N1a同侧颈淋巴结转移,N1b双侧或对侧颈淋巴结。

3:远处转移(M):

MX:无法对有无远处转移做出估计。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4:分期

  1.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

  2. 甲状腺髓样癌

  3. 甲状腺未分化癌,所有病例均属Ⅳ期。

预后情况

甲状腺癌和其他器官的癌相比,除未分化癌以外,预后相对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

1.病理类型

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其预后差别很大,治疗合理及时,生存期和正常人相差无几,而高度恶性的未分化癌,预后极差,往往在半年内死亡。

2.病变的发展程度

病变的发展程度如肿瘤是否局限在腺叶内,有无大血管的侵犯,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侵犯后,将意味着很高的复发和死亡率,而隐匿癌患者死亡率极低,其复发和死亡率较低;多发结节的癌瘤较单发结节癌瘤其复发,可长期带瘤生存,术后寿限几乎可以和正常人相同;有淋巴结转移比同类无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可降低7%~19%。

3.年龄

其预后也有明显的差别,女性大于50岁预后差。




文献一


Amultiplexed marker-based algorithm for diagnosis of carcinoma of unknownprimary us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2016)


目的

大约20%-50%的原发病灶未明确肿瘤患者,由于其原发病灶始终未经确认,给临床诊断与治疗上带来极大困扰。El-Deiry WS及其团队,采用单细胞多通道即时免疫荧光检测模式,探索该疑团的突破途径。

方法

采用杨森公司升级后的Cellsearch检测系统,基于尺寸分离CTC富集模式得到CTC细胞,最终通过多通道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技术,检测单个CTC细胞表面存在的复数肿瘤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从而预测原发病灶未明确肿瘤患者的肿瘤原发组织或器官。

结果

得益于多通道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技术的高度灵敏性与特异性,我们发现通过5个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特异性的区分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与前列腺癌细胞系,且可通过血液检测,确诊转移性的前列腺癌与乳腺癌患者。

结论

我们提倡了一种可应用于组织液体活检的无伤害的,最新的血液活检技术。该技术的推广与普及需要更多的具有前瞻性的临床检测予以认证。




文献二


Determiningtissue origin of circulating epithelial cells (CEC) in patients with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by real-time PCRusing thyroid mRNA probes.(2015)


目的

循环上皮细胞(CET)被定义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亦被作为监测肿瘤转移的生物标志物。本课题旨在构建一种即可用于患者血液中CET检测,又可用于甲状腺由来的不同种类甲状腺癌症(DTC)的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5例甲状腺癌症(DTC患者静脉血中的CET细胞,实施单细胞甲状腺特异性mRNA(Tg,TSH-R,TPO与NIS)检测分析,评估DTC与甲状腺特异性mRNA的关联。

结果

48个单细胞中的16个至少检测出3种以上不同甲状腺特异性mRNA的转录物,被划分为阳性组,阳性患者的血液中均检出甲状腺球蛋白。且血液中均检出甲状腺球蛋白的甲状腺癌患者的CET原发部位均为甲状腺。

结论

经大规模临床实验验证后,单细胞甲状腺特异性mRNA检测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患者液体活检的常规模式。



文献三


Review: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tection of micrometastases and circulating tumorcells: application to melanoma, prostate, and thyroid carcinomas.


目的

PCR的检测灵敏度远高于传统的临床检测技术,其检测极限甚至达到1ml血液中单个肿瘤细胞的水平。我们的战略目标是通过PCR模式放大肿瘤细胞中特异性mRNA信号,实现循环肿瘤细胞与实体瘤中的微小转移检测目标。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文献数据库等,收集PCR模式放大单个CTC细胞中特异性mRNA信号CTCs)对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与实体瘤中的微小转移的研究课题。以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期(OS)为观察终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大量实验数据显示,PCR对于CTC检测与黑色素瘤骨髓微小转移及前列腺癌诊断具有特异性。作为液体活检的内参指标,甲状腺生物标志物的PCR检测已被报道。黑色素瘤与前列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PCR阳性检出率,且该阳性检出率与预后相关。对已放弃或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来说,其生物标志物的PCR阳性检出可作为OS(总生存率)与PFS(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

结论

单细胞肿瘤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PCR检测有望成为甲状腺癌,黑色素瘤与前列腺癌患者液体活检的常规模式,且与预后相关联。



文章来源: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所用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内容仅作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仅依照本文而做出的行为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为人自行承担责任。专业医学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或专业医疗机构。

报名预约热线

400-9266-330


咨询电话400 9266 330
联系医学顾问拉法医疗医学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
  • 400 9266 330
  • 总部:中国 广州
  • 海外分支机构:日本 东京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东拉法医疗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