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09:38:08
全文约3000字,阅读时长6分钟。
特邀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曹庆东教授
大外科主任 | 胸外科主任 | 主任医师 | 博导
想找到答案吗?
今天来一起听听曹教授怎么说
小编
曹教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在世界无烟日这一天,我们想听您传授关于肺部健康的知识。请问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哪个病例让您印象深刻,可以跟大家讲讲吗?
曹庆东 教授
2018年,有一对夫妻在我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健康医生陈楚如通过筛查,发现他们都有肺部结节问题,引导他们前来就诊,同一天他们被确诊为早期肺癌,并在同一天完成手术,术程顺利,术后无需放疗化疗,恢复良好。
小编
夫妻俩同时患癌,怎么会这样?请问他们是怎样发现肺癌的呢?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
曹庆东 教授
当时他们还没有出现症状,实际上也很少有早期肺癌会出现症状。而这对夫妻是在他们儿子王先生的督促下,来我院体检时发现的。
当时王先生接他的父母从乡下搬到珠海居住,他觉得父母辛苦操劳一辈子,应该做一个全面的健康体检。但当时其父母对医院很忌讳,也没觉得哪里不舒服,坚决不同意来,最后王先生颇费了一番心思才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
小编
原来是这样,看来体检真的很重要啊!请问体检结果中如发现肺部结节,我们应该怎么办?
曹庆东 教授
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设健康教育随访部,为体检人群开展深度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体检结果的初步分析,充当“健康侦察兵”,使重大疾病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健康教育随访部开通诊疗绿色通道,可为患者提供挂号、复查和预约专家门诊等。
当健康医生陈老师发现客户异常结果后,及时通过王先生预留的电话进行随访,经过耐心、专业的解读和指导,为王先生父母启动就医绿色通道,并引导陪同王先生及其父母找到了我。
我们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术前评估后,决定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其父亲,右下肺背段腺癌(T1bN0M0 IA2期);其母亲,左上肺中分化腺癌(T2AN0M0 IB期)。
小编
肺癌治疗的手术方法通常有哪些呢?
曹庆东 教授
外科手术切除是肺癌首选治疗方法,也是唯一能治愈早期肺癌的方法,符合手术标准的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80%以上,而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小于10%,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现在主要的手术手段有单孔胸腔镜手术、多孔胸腔镜手术等。
小编
我们得知,您被誉为“中国单孔胸腔镜手术第一人”,2011年率先在国内提出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理念,并最早在临床开展,关于这一技术,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曹庆东 教授
相较于多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切口,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评估术后引流会更少。
小编
如果不幸在发现肺癌时,已经是晚期了,那要怎么办呢?
曹庆东 教授
除了外科手术切除外,主要的传统治疗手段为化疗和放疗。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考虑小分子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治疗等方法。
小编
看来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对患者及其家庭的伤害。那么肺部结节到底是什么呢?
曹庆东 教授
肺部小结节指直径小于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阴影。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良性的如炎症、结核、霉菌、亚段肺不张、出血等,恶性的如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等。通常市民体检时(初次CT检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大多都是良性病变,约30%的结节可能为早期肺癌,且部分良性病变有恶化的可能。
小编
那么通常情况下,肺部结节在哪一类人群中比较高发?
曹庆东 教授
根据专家共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 吸烟(不包含二手烟、三手烟):吸烟≥400年支(或20包年),或曾经吸烟达到此数量且戒烟时间<15年;
注:包年是指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以吸烟的年数,如20包年=每天1包,抽了20年。
2) 环境因素: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如接触石棉的梳棉工、织布工、耐火材料制造工等;接触铍、铀、氡的化工厂、采矿行业以及皮质厂作业者等),及被动吸烟、烹饪油烟及空气污染;
注:目前不建议仅因为雾霾就筛查肺癌。
3) 疾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肺结核;
4) 家族史:家属罹患恶性肿瘤或肺癌。
小编
在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避免肺部结节的发生呢?
曹庆东 教授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是这些:
① 戒烟!戒烟!还是戒烟!
② 远离二手烟、三手烟,不吸烟的人们,谨记“惹不起,躲得起”;
③ 远离油烟,炒菜时记得打开抽油烟机,还可改变烹饪方法,多用蒸煮炖,减少高温煎炸炒;
④ 营养均衡,坚持运动,保持身心健康。
小编
听到这里,我们知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为重要,想请教您我们应该从多少岁起、做哪些体检项目呢?
曹庆东 教授
高危人群从40岁就应开展肺癌专项筛查,常见筛查手段包括:
a. 早期肺癌筛查
早期肺癌筛查包含:胸部CT平扫+肺部肿瘤标志物检测。
胸部CT平扫为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此方法为早期肺癌发现的利器之一,基于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的研究结果(此研究发现,采用胸部低剂量CT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的病死率下降20%),我国也推荐肺癌高危人群40岁起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以早期诊断肺癌。低剂量CT可提供关于肺结节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等信息,同时可减少肺放射性损伤,更有利于筛查,但需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避免假阳性的发生,提高无症状或影像异常时的检出率。
肿瘤标志物小贴士:
怎么有那么多肿瘤标志物呢?原来是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1)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 ,可作为小细胞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记物 ;
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
3)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对肺鳞癌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4) 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 ,对肺鳞癌诊断有参考意义;
5) 癌胚抗原(CEA)定量,对肺癌诊断有参考意义;
6) ...
b. 功能显像PET-CT
该检查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评价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LDCT筛查中发现的可疑外周肺结节病灶,PET-CT是良好的补充,能协助鉴别判断和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的早期判断亦有一定作用,可发现CT阴性的早期中央型肺癌,是高度怀疑肺癌而CT检查阴性患者的良好补充。
PET-CT 仪器
小编
十分感谢您给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能够得到您的亲自讲述相信听众朋友们也受益良多。
在这次采访过程中,我们通过王先生的案例了解肺部结节以及肺癌的防治手段,癌症早发现意义重大,定期体检,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早期恶性肿瘤可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无需放化疗,一旦错过了早期诊治,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帮患者发现早期肿瘤,等于是帮他们在人生的悬崖边上刹住了车。
那么,让我们再一次感谢曹教授的精彩讲解,期待下一次大咖讲科普再会!
曹庆东 教授
谢谢,下次再会!
指导专家 曹庆东
大外科主任 | 胸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 博导
擅长胸壁、胸膜、肺、食管、纵膈等各类胸部疾病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胸部微创外科技术。
* 合作邮箱:Info@rophehealth.com.cn
报名预约热线
400-926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