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511:20:02
康先生今年25岁,回想起一年前的经历,依然心有余悸。
因为父亲有肠道肿瘤病史,所以康先生对自己的肠胃问题一直很在意。那时偶尔还会有大便带血的情况,康先生为自己购买了一份肠癌筛查。
“本来只是想买个安心,觉得自己这么年轻,一定没事。结果老天和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检测结果居然是阳性,之后确诊是肠癌早期。”
康先生说:“虽然通过手术治疗已经康复了,但是现在想想还是很后怕,如果当初没有做肠癌筛查,可能等待我的就是死亡!”
康先生是幸运的!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他很可能在5-10年内不知不觉发展到肠癌晚期,到时将面临高达70%以上的死亡率和巨额医疗费用。
但在我国,像康先生一样能够早期筛查、早期发现肠癌,从而避开了“死神魔爪”的幸运儿,少之又少。
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向我们介绍时,也非常惋惜:
“30岁之后,饮食油腻、久坐、缺乏运动,常常拉肚子、便秘,甚至大便出血。这些肠癌的高发人群,一辈子都忍着不愿意做筛查,等查出来就是晚期,就真的晚了。”
为何我国的生存率只有美国的一半?
目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数已超过美国,最新发布的《中国大肠癌预防和筛查白皮书》显示,我国肠癌发病和死亡率从30岁开始,到40岁-45岁以后迅速上升。
不仅发病率持续增高,中国的肠癌死亡率也非常高。《新闻联播》主持人肖晓琳、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丁老师均因肠癌去世。
统计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30%,而美国为64%,为什么两者差距如此之大?
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就要归因于结直肠癌的筛查(53%得益于结直肠癌筛查;35%得益于生活方式的调整;12%的得益于治疗手段的改进)。
原来,结直肠癌作为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致死癌症,早期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30%的患者查出时已经是晚期,生存率只有5%。
各国对于肠癌的早期筛查都有明确指南,而我国目前还无明确指南,公众对肠癌早筛的认识明显不足。
美国大肠癌圆桌会议宣布到2018年,实现更大范围的结直肠癌筛查(普及率达 80%),而中国肠癌筛查的普及率可能连8%都不到。
真的可以早筛发现肠癌吗?
大肠癌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
散发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多遵循从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晚期腺癌的演变顺序。
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0年或10年以上的潜伏期,为大肠癌的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契机。所以大肠癌也被公认为是全身各系统中最可预防的肿瘤之一。
教授解释:
“早期的腺瘤息肉一经发现,完全可以直接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发现及时,生存率也高达95%。
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
调查显示,早期发现肠癌的患者不到总体的10%,如果早期发现,相当于提前5-8年发现肠癌。
筛查怎么做?听专家的!
传统的电子肠镜检查,肠镜从肛门进入身体,以检查直肠及结肠是否生有息肉及癌细胞。侵入性强,过程较痛苦,很多人因为抵触做肠镜,错失了早期筛查的良机。
多位权威专家建议:
“部分地区的肠镜依从率甚至不足三成,严重影响了肠癌检出率,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无创肠癌基因检测无创 消化道疾病精准筛查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