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尖端技术——针对无精患者的显微操作技术(ICSI)

2020/08/0320:03:03



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试管受精技术方面的发展”而被授予该奖项。颁奖仪式之后,日本不孕不育权威专家藏本武志(左)与罗伯特·爱德华兹(右)进行了学术交流。

试管婴儿技术包括多个环节,并不断发展、更新,其主要内容有:

药物刺激超排卵技术、体外授精与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显微操作技术(ICSI)、冷冻保存技术、胚胎种植前的遗传学诊断(PGD)。

显微操作技术(ICSI)

日本在1985年,由田中温带领的研究小组利用新研究开创的“GIFT法”成功诞生下第一个男婴,开创了日本不孕不育治疗的新医疗方法“GIFT法”,但最初开创的“卵管内精子卵子注入法•GIFT法”的受孕率大概只有1~2%,随后田中温继续研究开发了新GIFT法、新ZIFT法等,将受孕率提高到了30%~40%,被誉为日本高度辅助生殖医疗第一人。



1992年比利时自由大学中心(Brussels Free Uni versity Centre)Palermo等创立的辅助授精技术,是显微操作技术在生殖医学应用的一大突破,其受精率可达50%,着床率可达30%。

该项技术对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疗程,它能使一半以上患有严重不育症的男性如愿以偿。其特点是精子浓度活动率对受精均可来自新鲜或冻融的精子,或来自附睾、睾丸穿刺取出的精子,正常受精率高,多精受精率低。

以ICSI为代表的显微操作技术在生殖医学的应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非常精细准确的操作,为辅助受精、细胞内注射基因、去除细胞核、卵子极体或吸出胚胎卵裂球进行胚胎种植前的诊断,或将某些细胞成分注入受体的细胞内等提供了基础的手段,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生殖奥秘开辟了道路。

而日本田中温院长领导的研究小组,历经10多年不懈努力,突破了无精子症中原发性无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几乎无法受孕的世界性难题使用圆形精子细胞进行显微授精(ICSI),并于2011年9月成功诞生了第一个使用圆形精子细胞成功受孕的婴儿,截止到2014年底已有112名婴儿出生,为无精子症患者的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前期精子细胞,是在精巢内由初级精母细胞到前期精子细胞阶段,发生了两次减数分裂,能够再次继续分裂的细胞,成熟后变成精子)



(田中温院长于2015年12月21日发表在国际刊物BPON (Biomedical pictureof the day)中论文的照片,详细记录了前期精子细胞进行显微受精注射后的胚胎发育过程)
 

显微操作技术(ICSI)发展史

1996年Fishel首次报道了用Sd精细胞体外受精获得妊娠,但是在精巢内,辨别有受精能力的前期精子细胞和其他的细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难以有效分辨出前期精子细胞,以及该细胞无法有效促进卵子活性化,实际成功率非常低,世界上只有7名婴儿成功出生。
2000年之后ROSI不再被认可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如果想要获得宝宝的话,通常会被医生建议使用捐献的精子,俗称非配偶者间人工授精(AID)。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男性的精巢里不存在前期精子细胞的说法一直是主流观点。



而田中温院长针对ROSI的两个难题不断寻找对策,经过与各方联合不断的研究和试验,确立了从核膜等状态中分辨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前期精子细胞[也称为圆形精子细胞]的技术得到了实现。

使用前期精子细胞的体外受精(ROSI)受到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登录临床试验的承认

日本使用前期精子细胞成功受精的首个婴儿在圣母医院出生。2011年9月到2014年12月为止,田中温院长使用前期精子细胞显微受精,促使112名小宝宝成功诞生(之前全世界只有7名婴儿成功诞生)其中包括此前曾被诊断为不育的男性,被其他医疗机构建议考虑使用第三者捐献的精子,他们通过该新技术获得了14名子女。

同时田中温院长通过电刺激卵子提高活性化的手法大幅提高了成功率,引起日本各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田中温院长被誉为日本高端辅助生殖医疗(简称AIR)第一人。
 
【了解更多,关注公众号,咨询国内及日本助孕等信息】

第二诊断意见 | 远程视频会诊 | 海外转诊 | 早癌筛查 | 康复管理

* 合作邮箱:Info@rophehealth.com.cn

报名预约热线

400-9266-330










咨询电话400 9266 330
联系医学顾问拉法医疗医学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
  • 400 9266 330
  • 总部:中国 广州
  • 海外分支机构:日本 东京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东拉法医疗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