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716:24:41
微小残留病灶(MRD,Minimal Residual Disease)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即使在影像学或临床检查中无法发现肿瘤,但体内仍存在残留的极少数肿瘤细胞。基于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可以检测MRD,通过MRD动态监测可帮助患者判断在根治性治疗之后,体内是否还存在可被监测到的残留肿瘤细胞,尽早发现癌症复发迹象。本文将分享一例乳腺癌案例,患者在MRD动态监测下,两次早于影像学发现了复发。
专家介绍
刘 强 教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外科主任
逸仙乳腺肿瘤医院执行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外科博士
回国前任哈佛大学Dana Farber癌症中心讲师
ESO-ESMO年轻乳腺癌国际共识专家组成员
亚洲乳腺癌协作组成员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案例情况
患者,女性,45岁
主诉: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周
辅助检查
外院检测:
2020-10-29乳腺B超提示:左乳实质性占位,考虑乳腺癌可能(BI-RADS 5类),右乳小囊肿(BI-RADS 2类),左腋窝1-3组淋巴结肿大。
2020-10-29钼靶:考虑左乳癌,伴左腋窝淋巴结肿大;BI-RADS 5类。
入院检测:
乳腺彩超:左乳肿物-考虑乳腺癌可能(BI-RADS:4C)3.4*2.3*2.8cm;双乳多发肿物-考虑良性可能(BI-RADS:3);左腋下多发淋巴结-考虑转移3.1*1.6cm。
糖类抗原:125 66.3U/ml
MRI:左乳上象限肿块42*37mm,以外上象限为著,结合动态增强曲线,符合乳腺癌,并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转移16*14mm。
穿刺病理:左乳肿物穿刺:乳腺浸润性癌,考虑为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化:ER(-)、PR(-)、Her-2(1+)、Ki67热点区域约65%(+)、GATA-3(+)、E-cadherin(+)、P63(-)。
左腋下淋巴结穿刺:淋巴结转移癌。
确诊为乳腺癌,三阴性,IIB期,T2N1M0
治疗经过
2022年NCCN指南推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选择新辅助药物治疗。
术前新辅助治疗10程。行AC-ddP(A:多柔比星脂质体 P:白蛋白紫杉醇)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PR。
左腋窝淋巴结疗效:PR。
2021-05-12行左乳癌保乳根治术+左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
(左)乳腺组织,间质纤维组织及组织细胞增生,伴钙化及普通型导管增生,可见一些炎症细胞浸润,未见癌;结合临床病史,符合化疗后改变(MP系统分级:G5),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合并硬化性腺病。
免疫组化:片5、6、19、23 CK(+)、CK5/6(+)、P63(+)。
(左腋窝)淋巴结(0/14)未见癌转移,伴化疗后改变。
免疫组化:片31、34 CK(-)
新辅助疗效:pCR 术后分期:ypT0N0M0
辅助治疗:术后行放射治疗(25次)
2021.09术后第一次复查,外院CT、乳腺+锁骨上淋巴彩超、腹部彩超、乳腺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2021年9月24日,术后MRD动态监测
血液ctDNA检测阳性,共检出5个体细胞变异,提示术后复发风险较高,提示体内可能存在微小转移病灶,建议患者复查PET-CT评估转移复发情况。
2021年10月26日,复查PET-CT,结果显示:
左乳及左侧腋窝斑片影,FDG代谢稍活跃,考虑术后改变可能,建议复查
左侧锁骨上窝增大淋巴结代谢活跃,较前新发,考虑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
2021年11月3日,因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返院,确诊复发转移
超声结果:左侧锁骨上区可见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清,较大者:1.3*0.8cm,行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细针穿刺
病理提示: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细针穿刺涂片见癌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ER(-)、PR(-)、Her-2(1+)、AR约15%(+)、Ki67约90%(+)
2021年11月4日,予行锁骨上淋巴结切除术,后予长春瑞滨+卡铂化疗。
2021年11月及2022年2月,两次随访外周血MRD动态监测持续阴性,提示复发风险低。
2022年2月、2022年5月复查,外院胸部CT低剂量平扫、乳腺+锁骨上淋巴彩超、腹部彩超、乳腺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同月MRD检测结果阳性,提示复发风险高,建议加密随访,复查PET-CT评估复发情况。
2022年7月MRD动态监测,结果持续阳性,提示复发风险较高。
2022年7月18日,复查PET-CT,结果显示:
左乳及左侧腋窝呈术后改变;纵膈新发多个淋巴结,FDG代谢活跃,考虑转移瘤。
双肺多发转移瘤,肝S4/8转移瘤,均较前新发。
PET-CT结果提示复发转移。
案例小结
2021年9月,患者第一次术后随访复查影像学检测未发现异常,当月MRD监测结果阳性,10月份复查PET-CT证实复发转移;
2022年5月,患者第二次术后随访复查影像学检测未发现异常,当月MRD监测结果转阳,7月MRD监测持续阳性,并于当月影像学证实复发转移。
结果表明:MRD监测可早于临床影像学提示复发。
案例讨论
案例思考
2021年11月4日复发转移,术后第二天MRD转阴,且术后3个月对方仍为持续阴性。复发风险降低。2022年5月/7月,连续MRD动态监测均为阳性,提示复发高风险。术辅助治疗过程中MRD转阳,是什么原因?下一步应采取哪些检测手段及治疗方式?
本文所用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二诊断意见| 远程视频会诊| 海外转诊| 早癌筛查| 康复管理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 合作邮箱:Info@rophehealth.com.cn
报名预约热线
400-926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