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10:59:44
近10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统计,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35.72万例,在女性癌症中仅次于肺癌,占比为15.6%。乳腺癌
发病年龄早于西方国家,45~55岁女性是“主力军”。并且中晚期乳腺癌比例高。
随着我国女性生育年龄的增长和生育政策的改变,妊娠期乳腺癌和哺乳期乳腺发病也逐渐增多。
乳房出现5个变化,小心是乳腺癌
乳腺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乳房出现以下变化,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无痛、坚硬、边缘不规则的肿块可能是乳腺癌的信号,尤其是无法移动的肿块。
乳腺癌可能引起乳房或腋窝区域的肿胀或硬结。
乳头内陷、变形或乳头出现分泌物(尤其是血性分泌物)应引起重视。
乳房皮肤发红、凹陷、橘皮样改变(皮肤呈现橙皮表面一样的凹凸不平),可能是乳腺癌的征兆。
虽然乳腺癌早期一般无痛,但持续的乳房或乳头疼痛也需引起关注。
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意味着乳腺癌,但尽早检查有助于排除或早期发现问题,增加治愈的机会。
筛查乳腺疾病,选哪种方式?
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
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
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其次,要在1 次月经开始的第 1 天算起,在第 9~11 天进行全方位的自我检查,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找乳腺专科医生检查,配合治疗。
40周岁开始乳腺超声检查;如不具备乳腺超声检查条件,宜使用乳腺 X 线摄影检查。
高危风险女性,筛查时间要早于40岁,每年应进行 1 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 X 线摄影检查;若为阴性,建议补充1次乳腺磁共振检查。
这里高风险人群指的是:
BRCA1/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如家中有亲属患乳癌;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既往有过胸部放疗史。
BRCA1 / BRCA2基因突变显著增加乳腺的风险。对于有家族乳腺癌的女性,建议通过基因检测确认是否携带这些基因突变。
超声检查对于年轻或者致密型乳腺是首先诊断方式,具有简便、价廉、无创伤、相对舒适的优点;
钼靶检查对于老年患者、乳腺疏松的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对微小钙化的诊断是其独特优势;
磁共振检查可作为上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对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检查费时,需静脉注射增强剂。
乳腺钼靶检查有辐射,
会增加患癌风险?
事实上,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所接受的放射量大约等于晒两天太阳对身体影响。因害怕辐射风险而拒绝乳腺癌筛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得不偿失。
目前认为,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对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干预及乳腺癌早期筛查的推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癌防治的重要策略。
乳腺癌可防、可控、可治,比乳腺癌更可怕的是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误区,以及不够重视。思想上的重视,是预防乳腺癌的第一步。
乳腺癌的早期预防
超重或肥胖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绝经后。保持适合的体重有助于降低风险。应减少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果;多运动,维持正常体重。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
摄入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如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的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饮食的摄入。
乳腺癌发病与女性内分泌关系密切,应尽量避免劳累、精神紧张和压力,养成平和健康的心态。
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如果必须使用,尽量选择最低剂量、最短疗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