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讯

Medical information

知名品牌饼干查出致癌物!原来我们的餐桌上还有这些“隐形炸弹”…

2019/03/2709:48:30

近日,一款知名杂货品牌出事了,其在售的食品中被查出含有致癌物,一时间引发了广泛关注。
事件回顾:
1月15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检测报告,他们在2018年8月至10月从香港多地购买了58款饼干类食品部分检测样品中发现了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




(来源:北京青年报)

看到大受欢迎的美味饼干竟可能导致癌症,吃货们的内心是崩溃的…尽管事件方已经将该商品下架,表示大陆和香港的产品不会完全一样,并称对于饼干内所含的致癌物,国际上尚无限量标准。但事关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我们还需理性认清这里面的医学常识。
致癌物——丙烯酰胺 到底是个啥?
196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开始了确定致癌物的工作,最终,将致癌物分为了4个等级,其中不少都和食物有关。
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即对人很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到底怎么看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专家们认为,不能为这些物质订定安全摄取量,建议摄取越少越好。
其实,这种叫丙烯酰胺的“危险因子”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饮食中,研究发现,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也就是说像薯片、饼干等含淀粉烘焙类食品中都有可能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
那我们就要放弃这些美味吗?其实,也不必太过恐慌。
实验证明:一个体重为50千克的成年人,要在短时间内摄入7.5毫克丙烯酰胺,也就是大概要吃下10千克薯片,喝完26千克咖啡,才会有安全危险。
因此结论是,每天吃点饼干、薯片问题不大。
而香港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给广大消费者的建议是:“少食多滋味”,并保持均衡饮食,减低因偏食而摄入大量污染物的机会。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和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已经发现许多食物中的物质与癌症发展有关,包括食品添加物、烹调方式、食物的保存方法、环境污染物质与药物残留等等因素。

近20年来,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胃、食管、肝、结肠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60%-70%,“管住嘴”是我们能守好的第一道防线。

在我们日常的餐桌上,这些“定时炸弹”也许正在威胁你的健康…
1类 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
黄曲霉素


常见于发霉的花生、粮食、坚果等粮油产品中…
诱发肝癌、胃癌、肠癌、肾癌、乳腺癌等
建议:黄曲霉素是很苦的,一旦吃到苦的坚果,赶紧吐掉,再漱口,家里的砧板一旦发霉,就不要再用了。
咨询电话400 9266 330
联系医学顾问拉法医疗医学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
  • 400 9266 330
  • 总部:中国 广州
  • 海外分支机构:日本 东京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东拉法医疗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