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811:21:00
肿瘤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到底效果如何?筛查对所有肿瘤都适用吗?今天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未病”时就重视起自己的健康问题,加强早筛意识,不要惧怕医院和医生,让我们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2017年美国癌症报告表明,过去二十年间,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了25%。其中,癌症筛查的推广功不可没。在美国,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宫颈癌死亡率一路下降,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宫颈刮片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的普及。
所谓“筛查”,是指在有症状之前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某种疾病。在美国,一种检查方法用于临床癌症筛查。
临床癌症筛查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点:
有效性及特异性:可以相对灵敏地发现某种癌症以及癌前病变;
安全性:没有明显副作用;
可操作性:经济方便,适用于大人群;
可靠性:有多年研究数据的支持,如何解读筛查结果,制定筛查频率,以及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需要定期回顾,及时调整。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目前仅以下4种肿瘤,有明确的筛查指南。
乳腺癌筛查究竟怎么做?美国内科医师学会这样说
美国内科医师学会认为,当某种疾病已有多个指南且指南之间存在冲突时,对现有指南进行严格评估,比制定新指南更有价值。
声明包括的筛查方法包括临床乳腺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即乳腺X光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MRI和乳腺DBT),该声明不包括乳房自检。
对于年龄在40~49岁的平均风险女性,临床医生应综合考量潜在获益和风险以及女性的意愿,评估是否有必要进行乳腺X光筛查。
结论:对于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来说,潜在的危害大于获益。40~49岁女性通过筛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可能性低于老年女性,过度诊断的几率反而更高。
对于年龄在50~74岁的平均风险女性,临床医生应建议两年进行一次乳腺X光筛查。
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表明:筛查降低了50~69岁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但并不能降低全因死亡率;而对于70~74岁女性通过筛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有着多方证据支持。所有指南都同意平均风险女性从50岁开始筛查,并通常持续到74岁,且大多数指南建议两年进行一次乳腺X光筛查。
对于年龄在75岁或75岁以上的平均风险女性,或预期寿命在10年或10年以下的女性,临床医生应建议停止乳腺癌筛查。
何时停止乳腺X光筛查的讨论,对于高龄老年人以及那些由于合并症(如慢阻肺、心力衰竭、终末期肝病、终末期肾衰或痴呆)而预期寿命有限的女性而言尤为重要。
停止筛查的建议应考虑:癌症死亡风险、其他死因的竞争风险、乳腺X光检查与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之间的长期滞后、获益与危害之间的权衡,以及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
虽然具体建议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指南都建议,当高龄或存在合并症,预期寿命不太可能长到足以受益于筛查时,应停止筛查,通常为10年。
在所有年龄段的平均风险女性中,临床医生不应该使用临床乳腺检查来筛查乳腺癌。
对于平均风险的无症状女性,单独采用临床乳腺检查或联合乳腺X光检查,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缺乏相关证据;而临床乳腺检查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包括过度诊断和假阳性结果导致过度治疗。因此,如果有条件进行乳腺X光检查,没有指南推荐使用临床乳腺检查作为筛查手段。
图片来源:内科医学年鉴 平均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建议摘要
适用人群:
21岁到65岁的女性
筛查手段:
宫颈涂片、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LCT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这几项筛查可以有效地发现早期病变,及时干预,阻断癌症的发展。
高危人群: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重度吸烟史(有具体标准)
现在仍在吸烟或者是在过去15年内戒烟
55岁到80岁之间
筛查手段:
低剂量螺旋CT
重要的话说三遍!
最好的降低肺癌风险的方法不是筛查,而是:
戒烟!
美国肺癌死亡率的下降,跟60年代开始的控烟运动、公开场合全面禁烟、提高烟草税等努力密切相关。如果你不在乎自己,那是否能够做到不给你的孩子制造二手烟?
几乎所有的结肠癌都是从癌前病变经历十几年发展而来的。筛查主要是发现并去除这些癌前病变,进而阻断可能的癌症。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效果也很好。
筛查目标人群:
包括所有有便血、黑便、贫血、体重减轻等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群及50-74岁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人群。(很多专家更倾向于45岁开始筛查)
高风险人群
有以下任意一条者视为高风险人群
▶ 粪便潜血阳性;
▶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 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 本人有癌症史;
▶ 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 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筛查方法
①基于高风险因素的问卷调查;
②粪便潜血检测/粪便基因检测;
③直肠指检;
④结肠镜检查;
⑤色素内镜;
⑥电子染色内镜。
肿瘤筛查,因癌而异,因人而异。有些癌症(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结直肠癌)可以有效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而且效果不容置疑。更多的癌症,没有有效的筛查手段。医生在遵循筛查指南的大前提下,结合每个病人的情况有所调整,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参考资料:
[1]Dynamics of breast-cancer relapse reveal late-recurring ER-positive genomic subgroups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3-molecular-patterns-breast-cancer-recurrence.html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