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10:55:33
宫颈癌又称子宫颈癌,系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中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达到近11万和6万。
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宫颈癌的发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年龄小于40岁的宫颈癌患者约占全部宫颈癌患者的18%。
通常在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可以通过HPV、TCT检查察觉。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身体会发出以下信号:
1、阴道流血
临床数据显示,70%-80%的宫颈癌患者都有阴道出血的现象。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便后、妇科检查后或者性生活后出血),中晚期多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及月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2、阴道分泌物异常
患宫颈癌以后,通常会伴有白带增多、白带呈血性或者脓血性、白带稀薄似水样或米泔水样、腥臭味等白带异常的情况。
3、排尿困难
随着宫颈癌的进展,肿瘤会逐渐长大,从而影响到盆腔,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
4、疼痛
患宫颈癌以后,经常会出现下腹、腰部疼痛的情况。月经期前后也可能有小腹不适,但若是平时也有这样的问题,则有可能是疾病的早期症状,应引起重视。
5、宫颈糜烂
虽然宫颈糜烂不属于疾病的范畴,而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但发现宫颈糜烂的时候,一定要查明原因,因为早期宫颈癌的外观也可表现为糜烂。
讲到宫颈糜烂,你肯定听到过宫颈糜烂会发展成宫颈癌的传言,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误区:宫颈糜烂会发展成宫颈癌?
其实宫颈糜烂只是一种症状,不必过于担心,患者的宫颈局部处于充血状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育龄期的女性因为受到了雌性激素影响而出现宫颈糜烂,这是炎症状态。患者不需要做特殊治疗,只要定期去医院做细胞学检查即可。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来讲一讲宫颈癌,大家都知道99.7%的宫颈癌都是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
感染HPV就等于患上宫颈癌了吗?
NO!NO!NO!大部分的宫颈癌是因为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持续性感染人乳头病毒是宫颈癌的高危人群,但感染了HPV并不代表着一定会患上宫颈癌。
在正常女性身上都有免疫系统,当感染之后能够让免疫系统及时清除HPV。但是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时会持续性受到此病毒的感染而诱发宫颈癌前病变。
目前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即宫颈发生癌变的过程中,HPV感染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女性的一生中, 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达70%以上,但只有不到10%的妇女发展成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主要原因是 80%的妇女的 HPV感染为一过性。除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作用外,还需要其他内源性和外源性因子的共同参与和作用,才能造成宫颈癌的发生。所以可以将引发子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分为两类:一是生物学因素,即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二是外源性的行为性危险因素。
HPV的传染源是患者及携带病毒者。
(1) 性接触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2) 间接传播:密切接触、如公用浴巾、毛巾、马桶坐便器等
(3) 母婴传播:婴儿通过孕妇产道密切接触。
前提条件是皮肤或粘膜有破损,最常见的原因:性生活机械性损伤和急性宫颈阴道炎症。
减少HPV感染的机会:
洁身自好、正确使用安全套就会降低HPV感染的机会。
做好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筛查属于子宫颈癌二级预防措施,通过HPV检查、TCT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解决问题。
接种HPV疫苗:
接种HPV疫苗属于预防宫颈癌的一级防控措施,目前上市的有二价、四价和九价宫颈癌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预防宫颈癌的最好方法是在女孩未发生性行为之前进行HPV疫苗接种。低龄人群接种HPV疫苗效果优于高龄人群,性暴露前接种HPV疫苗免疫效果最佳。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都能够预防HPV16/18这两种型别的HPV。也就是说,不论打哪种HPV疫苗,都可以预防绝大多数的宫颈癌。世界卫生组织早在 2017 年就明确指出,无论是二价、四价还是九价HPV疫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值得肯定。我们呼吁每一位适龄女性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HPV疫苗,尽早接种,携起手来合力消除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