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14:23:08
『三大疗法(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不并用的有效例』
《事例 No.1》
2009 年 1 月被诊断为胆管癌。虽然实施手术、 化学疗法,但同年 10 月 CT 检查发现再发, 终止化学疗法。同年 12 月 PET 检查可见腹膜 及淋巴结转移,并且诊断阶段为 IV。
2010 年 1 月起,开始以每月 2 次为治疗周期 的 BAK 治疗。同年 3 月 CT 检查可见淋巴结 转移癌缩小,治疗周期改为每月 1 次。同年 7 月实施手术,CT 检查诊断肿瘤消失。但是, 同年 11 月 CT 检查可见再发,胆管癌代表的 肿瘤标志物 CEA、CA19-9 均可见上升。
考虑到免疫力,治疗周期不做更改,次年 10 月 CT 检查为淋巴结的转移癌缩小, 肿瘤标志物也恢复正常。之后淋巴结虽可见轻度增大,但身体状况良好,目前持续 3 个月到 6 个月 1 次的治疗周期。BAK 疗法开始到现在总计 24 次、 持续 42 个月治疗。本例为即使处于 IV 阶段状态下,控制肿瘤最小限度的增长,无痛苦,维持 QOL(生活质 量评分)的 BAK 疗法特征得到显著体现。
『每周 1 回治疗周期下可见显著治疗效果的多脏器转移癌案例』
《事例 No.2》
因血液检查血清 p53 抗体为高值,医生建议进行大肠及胃部内视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部 可见 3~4cm 的息肉,诊断为恶性。2012 年 12 月的检查,诊断为可见食道恶性所见。另 外,胰腺和胃之间的淋巴结处 PET 检查可见代谢,PET/CT 再检查及穿刺活检结果,诊断食道转移癌。
2013 年 1 月 BAK 疗法第一次採血,同月开始 放射线疗法和化学疗法并用。此时血清 p53 抗体值为 86.8U/ml(基准范围:1.30U/ml 以下),CYFRA 值为 7.3ng/ml(基准范围:2.8ng/ml 以下)。同年 2 月 BAK 疗法为每周 一次的间隔实施,放射线疗法 20 次及实施化学疗法 1 疗程,结束时食道癌转移的颈部及背部淋巴瘤缩小到一半以下。
次月放射线疗法 30 次,化学疗法 2 疗程结束, BAK 疗法第 6 次採血的血清 p53 抗体值下降 到 49.4 U/ml、CYFRA 值下降到 4.1ng/ml。 同年 5 月的 PET/CT 及内视镜检查,诊断食道 和淋巴结癌病情缓解,之后只实施每周一次 BAK 疗法,同年 8 月血清 p53 抗体值恢复到23.7 U/ml、CYFRA 值恢复到 2.2ng/ml。
此案例,可见胃癌和食道癌及淋巴结病灶, BAK 疗法下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对多脏器可治疗特征的案例。
『结合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针对复发可见成效的案例』
《案例 No.3》
2007 年 1 月健康检查时发现异常阴影,经过精密检查后诊断为肺癌。通过开胸手术中,切除了右下叶以及部分左侧 SI,S2 部 分。通过最终病理检查确诊为 pT4.N0.M0, stageⅢB。 手术后定期进行影像检查。 2012 年 4 月 CT 检查复查的结果可见左肺上 叶 S1+2、S5 部位、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 胸椎复发情况。当月开始连续五次进行放射 线治疗(螺旋断层放疗)。 在同年 7 月的随 诊观察中,进行了 PET 检查,并且通过螺旋 断层放疗缓解了复发部位的 PET 代谢减少。 然而,由于疑似有肿瘤的残留,当月开始结 合化学治疗(易瑞沙)进行治疗。同年 10 月通过 PET/CT 检查诊断治疗效果,左肺上 叶 S1+2 部位的代谢在 CT 影像上可见形态变化,右肺门淋巴结及胸椎复发部位代谢有所减轻。之后持续使用易瑞沙实施治疗,次 年 9 月由于右肺上叶 S3 部位复发,开始实 行 BAK 治疗与化学治疗(易瑞沙:BAK 治 疗日暂停服用)相结合的治疗。BAK 治疗以 2 周 1 次的频率至 2014 年 4 月进行了 12 次。2014 年通过 PET/CT 检查诊断治疗效 果,诊断为完全缓解。此案例证明,关于术后复发,通过放射治疗的螺旋断层放疗的手段,在影像上可见大型肿瘤被缩小,并且可 以通过化学治疗(易瑞沙)结合 BAK 治疗, 在影像上可见被诊断为残留的小肿瘤被消除或完全缓解。
此外,此案例也证明 BAK 治疗可以与其他治疗联合使用。
『预防术后复发可见成效的案例』
《案例 No.4》
2009 年 8 月诊断出左上颌癌,当月开始选择性导管化学治疗(CDDP+DOC)。此外,结 合放射治疗(60Gy),至同年 12 月的治疗结果显示已有所缓解(CR)。但是,次年 8 月的 PET 影像诊断可见左下肺转移,同年进行了手术。
2011 年 1 月为预防复发及转移,来院就诊希 望接受 BAK 治疗。当月 PET 影像可见左上颚 复发。在接受 1 次 BAK 治疗的静脉注射后, 同年 2 月针对左上颚癌复发进行了手术,住院至 4 月份。出院后,遵从本人意愿,再次以每 月 1 次的频率重新开始 BEK 治疗。同年 5 月, 在第 3 次 BAK 治疗后 PET 影像诊断复发并疑 似伴有炎症,实施 CT 影像诊断。疑似炎症进 行随诊观察。在此之后由于担心复发而陷入低 落的精神状态。2012 年 2 月在第 12 次 BAK 治疗后的 PET / CT 影像诊断中,未见复发或 转移,低落的情绪也得到了恢复。由于状况良 好,BAK 治疗的频率也从每月 1 次改为每 2个月 1 次。
2013 年 4 月以及 2014 年 5 月的PET 影像诊断中也未见复发,现在仍在继续进行 BAK 治疗。 针对左上颌癌症使用了化学•放射治疗 CR, 一年后转移至肺部,接受了手术治疗。约半年 后,左上颌癌复发,再次接受了手术治疗。主 治医师表示反复复发的可能性很高,未结合其 他治疗方法,开始了 BAK 治疗。担心复发的 焦虑、左上颚手术后出现的吞咽障碍及失语等状况导致患者最初在本院就诊时就出现失眠、 抑郁的状态,没有笑容,也停止了工作。然而, 幸运的是没有发生复发状况,患者的精神状况也逐渐有所好转。目前残留有失语症状,已可正常工作,也可享受饮酒、打高尔夫球等活动, 生活充满活力。
此案例可证明,通过 BAK 治疗可预防高复发风险癌症复发,并且可以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预防肺癌术后复发起到效果的例子』
《事例 NO.5》
血液检查数值
2011 年 2 月为检查动脉畸形而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时,确诊左肺肺癌二期。同月进行了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切除术,同年 4 月到 6 月使用了 3 个疗程的抗癌药(力比泰、卡铂)。自同年 7 月开始, 以每月 1 次的频率开始采用 BAK 疗法。第一次采用 BAK 疗法时,受抗癌药物影响会有些许恶心 的症状,但可以正常摄取饮食,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同年 9 月进行 CT 检查,未见复发。 2012 年 3 月因可见左侧胸腔积液,而进行了胸腔引流。同月进行 CT 检查,未见复发。因随诊 观察状态良好,同年 8 月将治疗频率变更为两个月 1 次,每六个月进行一次 CT 检查。
2013 年 3 月及 10 月的 CT 检查结果,均未见复发或转移,身体状况也维持在良好状态。2014 年 2 月,自肺癌术后已过去 3 年时光,胸腔虽可见积液,但胸腹部 CT 检查结果,未见复发或转 移。除此之外,头部 MRI 也未见异常,关于今后的 BAK 疗法治疗,患者希望自第 21 次起改为 三个月 1 次。同年 8 月的 CT 检查结果未见复发或转移,治疗仍在持续进行中。 抑制免疫的α1-AG 的数值某些时期可见较高,但已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肿瘤标志物也在正常范 围内发展。对于复发及转移,本例呈现出了十分有效的控制效果。
“BAK疗法”是生物制剂活性化杀伤细胞疗法的简称
(BRM Activated Killer)
使用独创的无血清培养基的细胞培养技术,将抽取的免疫细胞进行培养、 增殖,将100亿个以上的免疫细胞回输至体内,是划时代的癌症治疗方法。
“BAK疗法”使用的培养基是无血清的ALys-BAK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因为完 全不使用血清,所以没有病毒和细菌混入的风险,非常安全。此外,与其他使 用血清的培养基相比,细胞增殖机能力更卓越,每次可使免疫细胞增殖到 100~170亿个,是其他方法的3-10倍。
由于使用的是自己的细胞,因此副作用极小。免疫细胞疗法作为对身体无 负担的治疗方式,成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癌症治疗法。作为先进的治疗方式, 大学医院和癌症治疗中心也在实施此治疗法。
无需住院,只需接受采血、点滴方式来院治疗
每年2~4次回输高达100亿个/次
免疫细胞,可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治疗内容
每次治疗时采血1次,注射点滴1次,每次所需治疗时间约为1小时30分钟。
每次采集的血液经过2周的培养,2周之后通过点滴的方式回输到患者体内。 无需住院,可边工作边接受治疗。
【抽血】→【培养】→【点滴注射】一个流程需要2周,12次为一个疗程。
患者第一次就诊时,会根据患者的状况,推荐其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 之后,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与医生商讨决定继续治疗的次数。
治疗效果
治疗的公开数据
免疫细胞“BAK疗法”已获得专利